生态中国网 >  观察 >  正文

8年投入4.76亿欧元!德国启动碳清除(CDR)计划

来源:索比特光伏网 时间:2025-07-31 15:17:31

字号

近日,德国联邦政府在2025年联邦预算草案中首次将碳清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纳入专项支出计划,承诺未来八年投入约4.76亿欧元支持相关技术研发与部署。这一举措标志着德国气候政策从“减碳”向“负排放”转型迈出关键一步,CDR技术由此从政策文件走向实际财政支持阶段。

 

从概念到落地:八年规划锚定负排放目标

 

根据德国2024年发布的《工业碳管理策略》,德国已明确分阶段目标:到2035年初步形成负排放能力,2040年扩大规模,2045年实现全面负排放。此次预算草案的出台,正是为落实该战略提供财政保障。新一届联合政府(CDU/CSU与SPD)在执政纲领中强调,将通过立法支持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利用与储存(CCS/CCU)技术,并将CDR列为实现气候目标的核心路径。尽管具体项目尚未公布,但资金预计将投向三大方向:直接空气捕获(DAC)技术、生物质碳移除(如生物炭、碳农业)以及CCU/CCS基础设施建设(包括CO₂管网、储存设施及工业应用)。

 

财政与政策双轨驱动:5000亿欧元基金提供支撑

 

德国气候政策的推进得益于财政框架的革新。政府已设立总额达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与气候中立”专项基金,用于未来12年的大规模公共投资。此次CDR专项支出可能由该基金或可持续气候与转型基金(CTF)提供资金支持。然而,政策执行仍面临挑战。专家指出,尽管德国已加大投资,但新政府的气候政策“缺乏细节”,可能影响2030年减排65%和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CDR技术虽被视为关键辅助手段,但其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仍需突破。

 

工业需求迫切:企业呼吁政策与资金协同

 

德国工业界对CDR技术的部署需求尤为迫切。钢铁、水泥、化工等重工业领域因“流程排放”难以避免,高度依赖CCS/CCU技术实现深度脱碳。德国工商总会(DIHK)表示,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在财政补贴、法规简化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系统性支持。例如,DAC技术虽能直接从大气中捕获CO₂,但目前成本高昂,规模化应用仍需技术突破与政策激励。

 

未来展望:技术部署与气候目标的平衡术

 

德国环境部发言人表示,此次预算草案的出台是“气候政策的重要里程碑”,但强调“技术部署需与减排行动同步推进”。国际气候组织专家指出,德国的举措为欧盟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但需警惕对CDR技术的过度依赖可能削弱传统减排努力。随着2025年预算审议的推进,德国能否通过财政杠杆撬动CDR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观察样本。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