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
新闻发布会现场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
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印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又一部重要党内法规,对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规定》坚持政治引领,针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抓紧抓牢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打通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最后一公里”。
《规定》突出“三个明确”。一是明确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领导干部、生态环境部门和承担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责部门负责同志,确保岗位责任明晰,补齐责任链条短板。二是明确党政同责、齐抓共管。要求管发展必须抓环保、管生产必须抓环保、管行业必须抓环保,更好统筹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问题。三是明确严格追责。列出5条追责条款,比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不力,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到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明确从轻、从重追责情形,做到奖惩分明。
下一步,我们将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定》的具体举措,并做好统筹衔接,确保文件要求落地见效,不断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二、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的七方面重点任务,“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是其中之一。
生态环境部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在已印发的《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基础上,加大美丽城市推进力度,支持各地一体部署美丽城市建设,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各地结合东中西、沿海内陆、平原山城、临山滨河、海岛绿洲等城市特点,探索特色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许多城市积极响应、主动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群众获得感强的美丽城市建设经验做法。例如,广州积极创新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搭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平台,运用开发性金融工具助力美丽广州建设;厦门以筼筜湖治理为引领,提出湾区综合整治理念,从海岛小城蝶变为高颜值现代化城市;重庆推动公园市场化改革,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百园之城”;成都夯实生态本底,建立生态交易平台,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片;大理推进“旅游+”模式,修复洱海生态与古城文化,绘就人城和谐新画卷。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助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同时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三、全国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进展顺利
为贯彻落实噪声法、固废法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此前发布了将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要求,并在《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 年,全面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
截至上半年,全国已有20.2万张排污许可证纳入工业噪声管理内容,完成率69%;27.6万张排污许可证纳入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内容,完成率96%。
为推动这项工作在今年底前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部将持续跟踪工作进展,加强调度和帮扶指导。同时,各地也积极通过政策宣传、联合审核、现场核查等方式,指导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申请、延续、变更、重新申请时,做好相关信息填报。例如,浙江、安徽等省份建立排污许可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审批部门与工业噪声、工业固废管理人员共同审核把关,明确管理要求。山东泰安开发区分局通过“线上预审+现场核查”的方式,实地解读政策、开展审查,帮助提升企业排污许可自主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