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第三届洪堡零碳国际论坛将在山东威海临港区开幕。本届论坛以“构建绿色产业生态 共创零碳园区未来”为主题,作为全球零碳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将汇聚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及国际组织约500名代表,围绕绿色技术革新、零碳园区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等议题深入探讨,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加速落地。
本届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名古屋大学—中创碳投碳中和创新联合实验室等十余家权威机构联合承办与协办,同时得到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等指导单位的战略支持。
论坛广聚国内外政要、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国内外顶尖专家、央企高管及行业领军人物,涵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士等。届时,他们将通过主旨演讲、成果发布、战略签约等形式,分享全球零碳技术前沿动态及产业实践案例。
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内外政要、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将解读中国政策走向、国际发展趋势、前沿技术应用、产业生态构建、商业模式创新、碳市场实践等,剖析零碳园区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会上还将同步发布2025年中国低碳领跑者油气企业案例遴选结果、《零碳园区——通向零碳未来的油气实践》、《光伏产业蓝皮书》、低碳蓝皮书和油气蓝皮书、中国洪堡国际零碳园区专委会工作成果和中国国际零碳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工作成果。
为推动政企学研多方合作,论坛期间还将成立零碳产业相关基金,并举行技术对接与商业合作签约,涵盖绿色金融、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项目。
多场分论坛与圆桌论坛也将同步进行。比如,零碳园区技术路径分论坛,聚焦零碳能源系统转型经验和中国零碳、负碳技术自主创新进展、多能互补与智慧管理实践;零碳园区产业/绿色金融路径分论坛,聚焦零碳产业集群发展案例、绿色金融工具支持零碳园区实践、碳金融市场与园区融资创新;零碳应用人才培养与趋势分论坛,聚焦零碳产业应用人才需求分析、产教融合培养零碳人才实践与趋势等;圆桌论坛聚焦零碳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激发跨界思维碰撞。
论坛期间与会者还将实地调研威海碳纤维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威海零碳城市建设赋能中心、威海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直观感受绿色技术落地成效和零碳园区魅力。
北京洪堡论坛(Beijing Humboldt Forum,BHF)于2013年由德国洪堡基金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创办。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全力推动能源结构和工业绿色转型。基于此背景,依托北京洪堡论坛,洪堡零碳国际论坛应运而生,聚焦零碳园区建设,旨在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高端对话,推动零碳研究成果转化。
前两届论坛共吸引了国内外50余所高校及科研单位、150余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超过1000位嘉宾现场参与。同时,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打造了涵盖政府政要、诺贝尔奖得主、院士专家及零碳实践领导者的专家库。中国洪堡国际零碳园区专委会、中国洪堡国际零碳产业基金暨零碳产业投资联盟以及中国国际零碳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成立。
洪堡零碳国际论坛主席、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表示,与之前相比,这届论坛最显著的特点是主题更加聚焦即零碳园区建设。我国零碳园区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经历了早期探索—孕育发展—重点推进的阶段性演进,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通知(910号文件)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工作为标志,零碳园区建设正式进入操作阶段,亟需凝聚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上双向发力,助推零碳园区的中国实践。本届论坛是学术交流平台,是政产学研融结合的平台,是零碳人才培养成果展示平台,更是零碳园区互学互鉴的国际交流平台。(记者 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