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世界屋脊上的民生答卷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载风雨兼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雪域高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一项项具体成就的背后,书写着党中央为顺应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出的巨大努力,也凝聚了西藏人民的奋斗。
7月是嘎拉村的旅游淡季,但村里已经开始为明年的桃花节做着准备,村民们轮流到山上劳作。桃花节是嘎拉村一年一度的盛事,278亩的野生桃树是村集体最大的收入来源。
嘎拉村坐落在318国道旁,每到春天,这里的桃花总是如期绽放,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也因此得名“西藏桃花第一村”。
这些年,靠着桃花节的分红,嘎拉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只是桃花虽美,花期却只有一个多月。现在,村里请来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的专家指导村民修剪养护桃树,想让来年的桃花更鲜艳,花期更长。
为了更好的日子,嘎拉村的村民们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干劲中。4年前的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西藏考察时,在这里留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嘱托。不久前,村民们写信向总书记汇报村里的变化,并很快收到回信。信中总书记勉励他们要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虽然一个多月过去,整个村庄依旧沉浸在总书记关怀的幸福中。
嘎拉村也曾是个贫穷且闭塞的小村庄,伐木、放牧、种青稞是村民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上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开始起步,但脏乱简陋的村庄留不住客人,也让村民挣不到钱。变化发生在2015年,对口支援的广东援藏队在村里调研后,改变村里对文旅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将桃花产业作为推进嘎拉村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并筹集援藏资金在这里建设小康示范村。2017年,这里又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两次村庄改造,结合脱贫攻坚,国家在嘎拉村投入资金超过千万元,这个脏乱破旧的小村庄也因此脱胎换骨。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村民尼玛多吉:“我们小时候,园区里面没有什么旅游收入,步道都是泥巴路,五六岁的时候点的是酥油盏灯。现在不分白天和晚上,跟白天一样都有光,嘎拉村的步道干净整洁。要说这些变化,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现在,不仅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多元,除了桃花经济,村里还开设采摘园、进行土地流转、组织种养殖、成立运输队……
达瓦坚参18岁就成了一名货车司机,随着西藏的公路越来越通达,他的运输生意也越走越远。只是以前的活要自己找,现在村里成立了运输队,他只要等待村里运输队长的召唤,就可以随时出工。两天前,达瓦坚参刚刚在村里的安排下完成一单运输生意。
在嘎拉村,像达瓦坚参这样的村民家,一年的收入能有30多万元。2024年,嘎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2万元,全村总收入140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00万元。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在嘎拉村全体村民的努力下变成美好现实。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村民达瓦坚参:“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国家的政策那么好,我们自己有什么工作去干就行了。教育上面,我的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是‘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用品)政策,看病的话,90%可以刷医保。村子现在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
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作为曾经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在2019年底,西藏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此后,党和政府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西藏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的人们不仅脱离贫困走上致富路,那些涉及生活幸福感的小事也在发生着改变。
上午10点多,拉萨曲水县四季吉祥村的老人们陆续来到村里的幸福驿站。虽然刚开门,但驿站里的人已经不少。边久是驿站的常客,几乎每天都来,也几乎与这里的每个老人都熟识,在这里,常常担任起照顾其他人的义务。
这个开在村庄里的幸福驿站2024年开始运营。现在,已经成为村里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场所。驿站建成前,许多家庭因为需要专人照料老人而无法全力投入生产,额外的医疗护理支出也加重了负担。2023年,对口支援这里的江苏援藏队建设了这个驿站。它可以提供专业的日间照料、健康监测和康养服务,还会有专业的医生定期上门为老年人做义诊,打消了在外打工子女的后顾之忧。
这天,最受老人们欢迎的民生服务站社工来了,他们不仅带来趣味十足的游戏,也带来陪伴。四季吉祥村的幸福驿站以精准服务破解民生难题,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近年来,西藏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服务,65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文化娱乐等服务。
四季吉祥村是拉萨曲水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里的居民都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扎西罗布家也一样。2016年,扎西罗布一家从几十公里外的尼木县搬到四季吉祥村。那会家里50元的水电费也常常要找亲戚借才能交上。那一年,扎西罗布在武汉的一所大学毕业,他没有留在外面,而是选择回乡务工。
起初,为了缓解家里的生活困境,扎西罗布四处打工。不久后,村里就传来政府提供就业的好消息:离村庄一公里的援藏产业园建成,村里的青年可以到那里就业。经过培训,扎西罗布在产业园的超市里当上了收银员。他有文化、工作一丝不苟,很快在园区里脱颖而出。几个月后,扎西罗布就有了新职务。
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四季吉祥村村民扎西罗布:“当了后勤负责人,本来我的专业是工程系列的,后期因为我有测量证、建筑那种,有几个证,领导就把我派到后勤这块。”
后勤的工作细碎而且杂乱,每天都要盯紧各个环节不能出现纰漏。扎西罗布很珍视这份工作,对于手里的活,他总是做到亲力亲为。
政府提供的这份工作让扎西罗布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家里的状况得到改善。这期间,扎西罗布成了家有了孩子,他和爱人商量,还要再拼一拼。2019年,在曲水县人社局创业资金的扶持下,扎西罗布的爱人在镇上开起了店铺。店虽不大,但承接的业务多种多样,客流也十分充足。
这些年,西藏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实行城乡统一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在一系列好政策的支持下,四季吉祥村的村民们都在附近就了业,并在各自的奋斗中完成从国家输血到自己造血的蜕变。
新时代的西藏,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生机与希望。民生实事“件件有落实、事事见成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被满足,村子越来越美,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公共服务越来越全面,各种保障越来越完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民生福祉的提升中,西藏人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厚实、安全感更笃定。这片充满希望的雪域高原,正在幸福的轨迹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