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论坛 >  正文

第四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科技论坛在福建霞浦召开

来源:中国环境APP 时间:2025-11-21 16:02:38

字号

11月20日—21日,由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台湾水土保持技术协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崩岗防治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科技论坛,在福建省霞浦县召开。会议以“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海峡两岸水土保持融合发展新路,共享水土保持新技术,共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60余家单位150多位专家、学者、水保科技工作者参会。


“十四五”期间,闽.png


“十四五”期间,闽台两岸水土保持交流持续深化,签订了多项水土保持相关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全国首单两岸融合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闽清县成功落地,交易金额达161.6万元。标准共通初见成效,共同推进《两岸水土保持(科教园)标准共通试点》项目,全国首个《海峡两岸共通 水土保持科教园评估准则》正式发布实施,并开展宣贯活动,有力地推动两岸水土保持融合发展。学术交流持续开展,每年保持联合开展学术交流、科技服务等活动1—2场;2019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的海峡两岸水土保持科技论坛,在推动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幸福家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双下降”,2024年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3.07%,高于全国平均20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2021年,《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2025年,“长汀经验”入选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可持续发展示范案例。“十四五”以来,福建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累计完成6单生态资源权属交易、2单绿色金融、3单生态补偿,其中全国第一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在福建落地,为太湖流域乃至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先行示范。


此次会议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切实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水土保持“十五五”规划,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收益反哺治理循环。深化闽台水土保持领域融合。


会上,出席活动的领导为福建省水土保持2025年学术年会33篇优秀论文作者进行颁奖,其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背景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太湖流域片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建设的主要问题与思考》《台湾与大陆生态清洁小流域之优缺点比较与实际案例》获得特别奖。


来自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工程项目办副主任李智广、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系教授李锦育、西南大学教授何丙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翁伯琦、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阮伏水博士分别在会上作主旨发言。台湾省中兴大学水土保持学系副教授宋国彰、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郑明国等14位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专题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实地考察霞浦县浦沙江镇涵江村葛洪山生态茶园、霞浦县东冲半岛和至闾峡工程生态保护情况。


本届论坛由霞浦县水利局承办,福建水土保持试验站、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站、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福建绿疆生态环境咨询有限公司、福建天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协办。( 作者:陈伟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