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联邦政府在2025年联邦预算草案中首次将碳清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纳入专项支出计划,承诺未来八年投入约4.76亿欧元支持相关技术研发与部署。这一举措标志着德国气候政策从“减碳”向“负排放”转型迈出关键一步,CDR技术由此从政策文件走向实际财政支持阶段。
2025年7月1日,欧盟委员会就扩展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范围征求意见,计划通过立法修订将该机制的适用范围扩展至下游产品,并新增反规避措施及调整电力行业相关规则。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贸易出口国,以及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我国相关出口企业需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该政策,减少其潜在影响。
近日,德国在环境保护以及绿色技术发展方面的政策变化引发讨论。德国《新奥斯纳布吕克报》26日援引德国联邦环境署署长梅斯纳的话报道称,面对战争和经济危机,气候保护议题已从本届政府的议程中滑落,“这可能导致政府犯下严重错误”。而德国的高排放行业也受困于德国的气候战略,彭博社26日报道称,德国工业已在生存线上挣扎,但未来数年的碳排放成本还将持续攀升。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教育部今年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其中,“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设立,并在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3所高校率先获批设立。这个新开设的专业有何特色?又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7月19日,2025零碳产业(昌平)绿色投资大会在北京举办。在“‘碳循未来·足迹先行’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低碳转型之路”主题会议环节,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围绕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路径与政策展望进行了深入讲解。
如果欧盟官员决定将从欧洲起飞的长途航班适用欧盟碳定价机制,则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的进展(取决于明年的评估)或将大幅提高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美联航及经营此类长途航班的全球同业的碳成本。欧盟碳定价机制对航班排放量的覆盖范围大于CORSIA,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本也是后者的五倍。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题论坛7月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据悉,2014年至2025年6月,人民法院共审结涉碳市场交易新类型案件620余件、涉环境污染防治一审案件近6万件、涉生态保护一审案件近34万件、涉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一审案件66万余件,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据彭博社报道,摩根大通正在开发一项将碳信用额代币化的新服务,并与三家碳相关公司合作开展首次试点。根据周三发布的一份声明,摩根大通的区块链部门Kinexys正与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EcoRegistry以及International Carbon Registry合作,测试一款新应用程序,该程序将对由这三家公司监管的登记系统中所列的碳信用额进行代币化处理。这些公司将探索区块链技术能否应用于常规活动,例如追踪碳信用额从发行到注销过程中的所有权变动情况。
据路透社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德国、捷克等16国要求欧盟对新建碳市场实施更严格的价格管控,担忧该政策将推高民众生活开支。这份已获"合格多数"国家支持的文件(通过欧盟法律所需门槛),旨在向欧盟委员会施压要求修改拟于2027年启动的交通与建筑领域碳市场机制。
韩国计划明年推出碳排放许可期货,以提高流动性,并为其排放交易市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韩国正在加速实现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韩国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一名代表表示,该交易所将于2026年推出与该国股票配置单位挂钩的合约。寄售交易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寄售交易是指企业可以通过券商在交易所交易剩余配额。